天任考研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心理學學碩知識點:幼兒游戲的發展”相關內容,為報考心理學專業的考生們提供指導。更多有關心理學知識點可關注考研備考欄目。
幼兒游戲的發展
(一)游戲理論
1.早期的游戲理論
(1)霍爾的復演說:游戲是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兒童身上的重演。
(2)席勒的精力過剩說:游戲是兒童借以發泄體內過剩精力的一種方式。
(3)彪勒的機能快樂說:游戲是從行動中獲得機體愉快的手段。
(4)格羅斯的生活準備說:游戲是對未來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排演與練習。
(5)拉扎勒斯的娛樂放松說:游戲并非源于精力過剩,而是出自放松的需要。
(6)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說:游戲是一般欲望的表現。
(7)帕特里克的能量匱乏論:游戲的作用是在兒童為完成新任務而消耗能量的情況下為兒童補充能量。
2. 當代游戲理論
(1)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游戲也有潛意識成分,是補償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愿望和克服創傷性事件的手段,在游戲中,兒童可以“復活”快樂經驗,修復自己的精神創傷;埃里克森認為游戲是思想與情感的一種健康的發泄方式,是自我的機能。
(2)認知理論
皮亞杰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新的復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為結合起來的手段。兒童在游戲中并不發展新的認知結構,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經驗適合于先前存在的結構。
皮亞杰把兒童游戲的發展階段與認知發展階段相對應,認為感知運動期出現練習游戲,前運算期出現象征性游戲,具體運算階段出現了真正的有規則的游戲。
(3)學習理論
桑代克認為,游戲是一種學習行為,遵循效果律和練習律,受到社會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響。
3.其他理論
(1)伯萊恩、艾利斯、哈特和費恩的覺醒理論認為,游戲與中樞神經系統活動狀態-覺醒有關。
(2)巴特森的元交際理論強調游戲信息交流的特點。
(3)薩頓·史密斯的行為適應說強調“假裝”的作用。
(4)中國心理學家認為,游戲是適合幼兒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方法,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一種最好的活動方式。游戲具有社會性,它是想象與現實的一種獨特結合,是兒童主動參與的、伴有愉悅體驗的活動;游戲不只是幼兒的主導活動,也是幼兒教育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4考研心理學學碩知識點:幼兒游戲的發展”,希望考生們都能備考順利,考上自己心儀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學專業備考相關內容請關注考研備考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