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心理學考研管理心理學習題模擬:管理哲學論述題”相關內容,為報考心理學專業的考生們提供指導。更多有關心理學知識點可關注考研備考欄目。
管理哲學論述題
1.試述 X 理論的主要觀點,結合實評價其優缺點。(陜西師范大學347,2019)
2.論述文化人假設及其啟示。(東北師范大學347,2020)
3.從人性假設的角度出發,試述“每個人的需要不同,組織的管理方式也要靈活應變”這一觀點。(湖南師范大學347,2019)
論述題答案:
1.【答案要點】
“經濟人”也叫“理性經濟人”,又稱“實利人”。經濟人假設認為人的本性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工作動機是獲得經濟報酬。美國工業心理學家道格拉斯·麥格雷戈在《企業中的人性方面》一文中,把這種人性假設發展為 X 理論。
(1)X 理論的基本觀點如下:
第一,多數人天生是懶惰的,都盡可能逃避工作;
第二,多數人都胸無大志,不愿擔負任何責任,甘愿受別人的領導和指揮;
第三,多數人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是相矛盾的,必須用強制懲罰的辦法才能迫使他們為達到組織目標而工作;
第四,多數人做工作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錢和其他的物質利益才能激勵他們努力工作;
第五,人大致可分為兩類,大多數人具有上述特性,屬于被管理者,少數人能克制自己感情沖動而成為管理者。
(2)根據經濟人假設,X理論認為,管理過程中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①采用任務管理的方式。管理工作的重點是提高生產效率,完成生產任務,至于人的感情以及道義上應負的責任是無關緊要的。管理就是計劃、組織、經營、指導和監督。
②管理工作只是少數人的事,與廣大工人無關,工人的主要任務是聽從管理者的指揮。如泰勒曾指出,計劃職能應和執行職能分開。
③實施明確的獎懲制度。在獎勵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錢來刺激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同時對消極怠工者采用嚴厲的懲罰措施,即采用泰勒所鼓吹的“胡蘿卜加大棒”政策。
(3)對于經濟人假設及由它派生出來的 X 理論,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評價:
①合理性:經濟人假設和 X 理論產生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在當時生產力不發達、物資比較缺乏的條件下,勞資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工資待遇低下,使管理者考慮的重心落在了人性的自然層面。經濟人假設的提出,對于緩和勞資矛盾、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論基礎。即使是現在,盡管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認為該理論已過時,但在一些欠發達國家或一些中小型企業的管理實踐中,仍然能看到這種理論的影子。
②局限性。首先,經濟人假設和 X 理論是以享樂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它把多數人看成天生懶惰、不喜歡工作的“自然人”。依據這種假設確定的管理理論、管理原則及措施,是以金錢激勵為主的機械的管理模式,用權力嚴密地控制職工,因而不可能激發勞動者的主人翁精神、主動性和創造性。
其次,經濟人假設和 X 理論認為大多數人缺少雄心壯志和責任心,只有少數人起統治作用,反對工人參與管理,這就把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對立起來,不符合管理的本質要求。
第三,經濟人假設和 X 理論對工人的思想感情漠不關心,反對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甚至對于“人不像牛那樣愚蠢”而感到遺憾,它不可能激發勞動者的工作動機,所以也不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積極作用。
2.【答案要點】
(1)文化人假設認為人是文化的產物,人的心理與行為歸根結底是由人的價值觀等內在因素決定的。
文化人假設的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人是文化的產物,將人的一些生物性行為也打上了某種文化的烙印。
②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具有共同的行為模式,如不同民族的人有其自身的民族性格或國民性,不同地區的人也有不同的地域性格,這其實是人類行為文化模式的不同造成的。
③人格的塑造最核心的是對人的價值觀、行為方式的培養和訓練。
④群體或企業行為效率的高低主要依賴于群體成員是否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文化人假設的著眼點在于管理模式的建構,而管理模式的形成與培育職工價值觀和樹立企業形象這兩方面的工作密不可分。
Z 理論的主要特點是其強調以下幾點:長期雇傭制;集體決策;個人負責制;緩慢的評定和提升;適度專業化的職業道路;含蓄控制和明確控制相結合;整體關心,包括對職工家庭的關心。
(2)啟示:文化人假設和乙理論提出了新的管理視角,認識到了企業文化對企業的重要作用,強調企業發展離不開企業員工的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形象的培育和塑造。在此基礎上著眼于管理模式的建構,提出了新的管理模式,從而使管理者透過企業管理的理性層面挖掘出內在的、無法用理性加以涵蓋的文化層面,即職工的文化素養。
3.【答案要點】
(1)“復雜人”假設認為,前面三種對人性的假設都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且沒有考慮人的個性、需求的差異和客觀環境對人的影響。
“復雜人”的觀點是:人不只是單純的“經濟人”,也不是完全的“社會人”,更不可能是純粹的“自動人”,而應該是因時、因地、因各種情況采取適當反應的“復雜人”。這被稱為超 Y 理論,其主要觀點是:
①人不但復雜,而且變動很大。
②人的需求與他所處的組織環境有關系,在不同的組織環境與時間、地點會有不同的需求。
③人是否會愿意為組織目標作出貢獻,取決于他自身的需求狀況以及他與組織之間的相互關系。
④人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能力,而對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應,沒有一套適合于任何人、任何時代的、萬能的管理方法。
(2)與上述觀點相適應的管理理論,即“權變理論”。
主要管理措施有: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提高管理效率。根據企業情況不同,采用彈性、應變的領導方式。善于發現職工在需要、動機、能力和個性的個別差異,因人、因時、因事、因地制宜地采取靈活多變的管理方式與獎酬方式。他們認為:管理實踐按其本性就求管理者在應用理論或方法時應考慮現實情況,因此,做好一個管理者的實際工作要取決于他所處的環境與條件,它要求管理者具有洞察人的個性差異的能力,并能隨機應變地采取適當的管理方法。
(3)“復雜人”假設及其相應的超 Y 理論強調因人而異、靈活多變的管理,包含著辯證法思想,這對改善我們企業的管理是有啟示作用的。
這種人性假設及其相應的超 Y 理論同其他人性假設和管理理論一樣,也有其局限性,同樣不能機械地照搬照抄。
首先,這種人性假設過分強調個性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職工的共性。
其次,超 Y 理論往往過分強調管理措施的應變性、靈活性,不利于管理組織和制度的相對穩定,還有在階級性方面,人的共性首先表現在由生產關系中所處地位決定的階級性方面。離開共性,離開社會性、階級性談個性,有明顯的歷史唯心主義傾向。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心理學考研管理心理學習題模擬:管理哲學論述題”,希望考生們都能備考順利,考上自己心儀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學專業備考相關內容請關注考研備考欄目。